央视网消息(记者 涂悦清):出生于2000年的刘望宇,已经是个19岁的小伙子了,但因患有先天性退行性肌萎缩,现在每天只能瘫在床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从两岁时发现患病开始,这个家庭的十七年,有着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母亲不辞而别,父亲一人撑起整个家
起初,医院也无法确定这是什么病,刘望宇父母便带着他从长沙到北京,跑遍了大医院,等到确诊的时候,医生说,这个病无法治疗,一般只能活到十八岁。而此时,刘望宇父亲的退伍费和积蓄也都消耗一空,还欠下十几万的外债,这个家庭被沉重的债务和医治无望的事实压得喘不过气。
因为要赚取医药费和生活开销等,刘望宇的父亲一直坚守岗位,之前是由母亲在家照顾望宇。变故发生在2012年的夏天,当时小区有老奶奶告诉时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马玲,好几天都没有看见那个残疾的孩子了。马玲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刘望宇父亲对她说:“望宇妈妈跑了。”马玲通过刘望宇母亲的表妹辗转找到她本人,劝说她应该承担起责任,照顾孩子。望宇的母亲对她哭诉,“我也要生活啊,我也要过日子啊”,之后还是义无反顾离开了这个家庭。
几年后,刘望宇父亲和母亲还曾因为房子起过争执,两人找来马玲调解,马玲问刘望宇,“你想跟爸爸还是妈妈一起生活”,他告诉马玲,想和爸爸一起,妈妈对他不好,曾经“用衣架打他,用水淹他”。听到这话后,马玲将刘望宇父母叫到楼下说,“刘望宇在没有去世之前,任何人不准动这个房子,等刘望宇不在了以后,随你们俩怎么打官司我都不管”。最后,刘望宇母亲再度离开。
刘望宇母亲第一次离开后,因为家中无人,小望宇中午只能吃几块饼干,水也不敢多喝,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望宇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
人间有真情,政府上门帮扶、邻里伸援手
马玲了解到刘望宇中午没人照顾、没饭吃后,便倡议党员、托管所、居民志愿者开展“爱溢玫瑰园”爱心中餐传送活动,学校开课期间由小区托管所轮流负责,寒暑假则由社区居民负责。马玲介绍道,当时寒假二十多天,就有四十多户居民报名,希望能帮助到小望宇。
给刘望宇送中餐的倡议书
7年多时间,2500多个日子,爱心中餐从未中断,钥匙、饭盒和值班表,在小区轮流传递,爱心暖流将众人串联起来。这样的行动,直到2018年望宇因为病情加重,只能吃流食后才中止,但小区爱心居民谁家中做了营养的鸡汤、鱼汤,依然会去给望宇送上一份。
其实早在2011年,社区党委和小区党支部就为他联合举办了“拒绝冷漠 关爱他人”募捐会,筹集了4万余元爱心款。之后还组织过义卖活动,100多名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物品在商场门口开展义卖,为刘望宇筹集了6000多元善款。马玲更是主动和某网络公司沟通,为望宇申请到免费网线,让他能用电脑与外界世界构建联系,不因行动受限局促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刘望宇很多帮助。2013年-2017年,时任开福区宣传部部长杨应龙,开福区妇联主席周庆辉对其进行结对帮扶,自掏腰包为他购买学习用品iPad,长沙市联点共建单位长沙市住建委副主任杨新伟多次探望,购买衣服等日用品;开福区联点社区领导蒋君区长也上门进行了慰问;逢年过节,社区街道对其进行物质和精神慰问。2012年,社区为其上报申请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和轮椅、气垫床等残疾人用品,开福区残联定期组织社工开展居家托养服务。
在疾病中成长,自强不息勇面人生
刚开始病情还没有太严重,刘望宇一直上学到小学三年级,这时结交的同学在他因行动不便辍学后,还一直到他家中来陪他聊天、玩游戏。那时的小望宇,自卑又敏感,来家中的小伙伴,一旦有谁拿出手机,他便立马用手把脸遮住,生怕别人拍照。时常有人来探望他,他也不愿意说话,沉默地呆在自己的世界。
在众人的关爱下,小望宇逐渐打开心扉,其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马玲。1950年出生的马玲今年已经69岁了,望宇家中的钥匙她保管了七年,一旦有什么要帮助的,她都是第一时间上门。
马玲到刘望宇家中探望
马玲回忆道,那时望宇还能坐起来,有时他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不小心倒了,自己没法起来家中又没人,就打电话给马玲,“奶奶,我倒了,你赶快来扶我一下”,马玲接到电话就赶紧赶来照顾他。
令马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望宇小时候常常问她,“马奶奶,什么时候送我去医院啊”,马玲只能一次又一次,用谎言告诉他,“快了,快了,等你爸爸筹完钱,就带你去北京看病”,提起这件事,马玲现在依旧有些哽咽。
现在的望宇,不再畏惧生人,也能坦然面对记者的镜头,虽然病情在日渐加重,但是父亲的照顾、政府的援助、邻里的关爱,让他面对着一个更温暖、更明亮的世界,他也愈发坚强勇敢、积极向上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