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从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举报 举报

从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来源:7 发布时间:2017-10-11 浏览量:68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究。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呢?

联系生活,捕捉探究话题

生活即课题。接地气的课题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题可以是学生提出来的,如三年级学生告诉教师:“老师,我发现我的眼睛小,明明的眼睛大。”教师顺势引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来找找原因好吗?”话题生成了,教师可进行分组指导、活动指导。学生从“我”和明明爱吃的食物、爱好的运动、遗传等方面访问、查找资料,最后得出结论:眼睛大小跟爱吃的食物和运动都没有关系,跟遗传有关系。

像这样,课题来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下,更愿意进行探究。再如,人为什么要喝水?筷子为什么一般长?为什么尽量不要用一次性的筷子?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这些来自于生活的习以为常的现象,更易成为学生乐于研究、积极探索的课题。

那么,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其中该如何发挥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浓,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而这正是主动观察事物、思索问题的内在动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轻松、适于激发诱导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

如在开展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制作襄阳名片”时,教师先播放《新闻30分》后的天气预报中播报襄阳天气的微视频,画面定格在襄阳天气。然后问:“同学们,看到视频,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惊呼襄阳这个三四线城市也能在中央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占一席之地,有人问:“老师,中央台的天气预报一般报的是省会城市的天气,为什么也会报襄阳呢?”她这一问,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片附和。“同学们,我们大襄阳到底有哪些值得引以为傲的地方呢?”一问激起千层浪。“襄阳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隆中,有米公祠,有习家池,还有鹿门寺……”“襄阳有诸葛亮、米芾、孟浩然、王粲等名人……”“襄阳有名的特产很多,像龙王的雪梨、黄龙的冬桃、程河的柳编、东津的大头菜……”“襄阳出名的小吃也多,牛肉面、黄酒、金刚酥……”教师问:“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要是让我们来给襄阳做一张名片,你准备在名片上介绍哪方面的内容?”学生经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算从名人、名吃、名胜、名产等四个方面做襄阳名片,展示襄阳形象。至此,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接下来就是指导他们如何制作了。

在这个案例中,襄阳天气预报这个微视频,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教师没有直接抛出话题,而是让学生看画面思考问题。这是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的第一步。三问层层深入,让学生对制作“襄阳名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依据创设的情境步步为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后面搜集资料、创意设计制作就水到渠成了。

参与实践,体验探究快乐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可能会一蹶不振,可能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可能会失去信心。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进展,了解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疏导、化解、帮扶。

如在开展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做风筝,放风筝”中,在设定目标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风筝。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不少学生经过向老师傅学艺、上网查找制作方法后,在实际操作时仍然存在困难。用多粗、多长的木棍、用什么样的布料、风筝的尾巴跟风筝大小的关系、风筝图案跟骨架怎么黏合在一起……学生一筹莫展。我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把问题梳理出来,用小组互助的方式,一起攻克难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风筝成品终于做出来了。我选择一个好天气,和学生在操场上放飞风筝。意料中的事情发生了——有些人制作的风筝根本飞不起来。看着孩子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我让两个放飞成功的孩子讲他们是如何制作的,又让两个孩子讲他们放飞成功的经验。经过思索、探究、重新设计,最后所有孩子的风筝都放飞成功了。我引导他们反思总结经验,并建议以他们自己的名字为风筝命名。等再一次放飞风筝时,他们在操场上喊着自己的名字,那欢乐的叫喊声,似乎能把旁边大树上的树叶都震落下来。我又组织学生对风筝的外观及飞行能力进行投票,并评选出放飞能手,对获奖选手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教师的激励帮助下,学生经历了挫折,但最终走向了成功,品尝到了探究带来的欢乐和同学的认可。

团结合作,追求探究深度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研究总是有限的,在团结合作中,在思维碰撞中,意见分歧会促使探究更深入,越深入学生越易品尝到探究的快乐,这种快乐会促使探究越发深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制作襄阳名片”中,某小组计划研究“襄阳名人”,并对此进行了分工,小组成员分别研究诸葛亮、孟浩然、王粲、米芾。小组交流时,另一小组成员认为王粲归附曹操,而曹操奸诈、狡猾、阴险。王粲为其效力,有损襄阳形象。针对兄弟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我组织学生对王粲资料进行再搜集再整理,最后展开了一场“王粲是襄阳‘名’人吗?”的辩论。辩论中,学生对王粲的认识更深入了,对其作品、人品、成就等各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对于王粲和曹操有了公正的评价。辩论后,学生大呼过瘾,认为这样的辩论前期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但是长知识,会让“襄阳名片”别出心裁,更吸引人。果不其然,展示时,学生的作品可看性、可读性、可观赏性让人惊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师生提供了一方学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广阔天地。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专业教师,作为实施该课程的教师,应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整合学科知识,借力校内外各种资源,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场。


一键电话

一键短信

一键地图

一键留言
Top